Monthly Archive 6 月 2025

Fuaas ByFuaas

Give them a color see see !- 我们的友谊杯

热情的天气,古早的球馆

31所大家耳熟能详的老牌大学的32支乒乓球代表队,齐聚在新加坡这个小红点的,东部的,不挨着地铁的,没有公交站的,一座陈旧的工业楼的,4楼顶楼的一间仅有部分空调的……小房间, 让人仿佛置身八十年代, 这就是我们比赛的球馆-Copytron (复印通?不如叫“烤皮虫”呢!)今天是4月20号, 星期天的早晨亮堂堂,没有意外, 和往年一样气温在32度左右。一年一度的新加坡中国高校“友谊杯”乒乓球团体赛今年来到了第四届,4年来, 世界发生了多少变化!ChatGpt、DeepSeek 的出现、川普对华加征关税到245%!….但球友们的热情和新加坡这天气一样, 是不变的。大家聚在这里,流着汗,说说笑笑摩拳擦掌准备开战!与怀旧的外观形成反差的是,球馆一进门墙上一个小小的电子显示屏,上面显示着参赛队伍的比赛成绩,一下子把我们拉回这个时代。

精彩的过程,无言的结局

比赛依然延续往年传统:8个小组、每组4队,设混双、公开双打和单打,先小组循环,再分甲乙组淘汰赛。每队至少5人,有的学校派来十几人,我们刚好凑够。比赛时长是一天, 但也有提早收工回家的。

抽签分组,我们在B组,对手依次是: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北京化工大学。

时间来到8:45 ,8张桌子同时开赛!乒乒乓乓的球声, 运动员的跺脚声,啦啦队的掌声和加油声, 球馆沸腾起来了!

经过激烈的奋战, 我校分别以 0-3, 0-3, 1-2 惜败,毫无悬念进入乙组。乙组对阵复旦, 1-2被淘汰,其中混双项目我们接发球配合得当2:0快速拿下,有些意外,有点振奋。

开阔的心境,可期的未来

其实,乒乓球的乐趣在于输赢吗?主要在于过程….好吧,至少这次是。国际赛事中,通常拿奖的总是那么几个,为啥还要比?运动员赛后采访经常听到他们说“享受比赛的过程”,而我们这些业余球友何尝不是呢?比赛的看点也是在于运动员如何迎难而上,如何困境求生。

我校参赛主力队员5人,平均年龄在50+, 各有家庭、工作要兼顾, 有时需要对抗一些小伤痛,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乒乓球的热爱,平时练球是为了身体健康,比赛则是交流、是坚持、是传承——守住一片阵地,静待花开。

相信未来有更多校友加入我们,打出更多漂亮的球,面对强校,传递友谊,Give them a color see see!附:我校参赛队员:

李斌,晨希, 明敏,炜文,志伟

啦啦队:林胜,初晗

Fuaas ByFuaas

福大校友陈晓东,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5月20日

福州大学优秀校友

化学基地班首届毕业生

陈晓东教授

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英国皇家学会官网

在相继当选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

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后

陈晓东校友再获殊荣

这是国际科学界

对他在“软材料电子学”领域

突破性学术贡献的又一崇高认可

陈晓东校友,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杰出大学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兼任化学与医学教授。他于1999年在福州大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简称 化学基地班)完成本科学业,2002年获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硕士学位,2006年获德国明斯特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自2009年起执教南洋理工大学,2016年晋升正教授。现任南洋理工大学柔性器件创新中心主任、Max Planck-NTU人工感知联合实验室主任,以及新加坡混合集成下一代微电子中心副主任。感念母校 科研启蒙

在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这一里程碑时刻,陈晓东教授以福大校友与科研领航者的双重身份,回溯母校培养的启蒙力量,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福州大学化学基地班首届毕业生,我衷心感谢母校精心设计的系统化学课程和丰富实验训练,使我养成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福州大学坚持德育与学业并重、课堂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为我在教学和科研道路上持续探索、勇于迎接挑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里的化学一点都不“冷”(节选)《中国科学报》(2022-11-22 第4版)

1994年,福州大学获批建立“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化学)(以下简称基地班),成为当年入选化学基地班的11所高校中唯二的两所地方高校之一。化学系迎来了人才培养质的飞跃。

基地班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能提前进入课程,为后来的科研训练留出时间,导师积极吸纳基地班本科生进入科研团队。学院给基地班开“绿灯”,付贤智院士亲自出马,建立了院士领衔的科研导师队伍,按照“一人一导师”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指导学生。

在一众身高一米七左右的南方同学中,1995级福大化学系基地班本科生陈晓东的大高个儿显得有些“鹤立鸡群”。更加与众不同的是,无论什么课程他都能考90多分,即便是公认最难的物理化学,他也提早在大二就修完了。

本科就进入科研团队的陈晓东,有次在洗头时突然对同学游生辉说:“飘柔洗发水是美国产品,我们要做自己的产品。”尽管后来陈晓东没有做中国版的“飘柔”,却在国际上电池快速充电、柔性佩戴材料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上下滑动查看 陈晓东校友在化学基地班的故事)

福州大学作为福建省属唯一的国家“双一流”高校,着力推进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陈晓东校友1999年从化学系化学基地班毕业以来的成长轨迹正是福州大学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构建“理工结合、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的生动例证。

陈晓东教授参加福州大学前沿科技创新论坛

陈晓东校友始终心系母校发展,多次回到母校与青年教师、学弟学妹们交流分享。在前沿科技创新论坛讲座上,他带领学弟学妹们走进智能时代的跨学科研究与创新,引导大家勇于推陈出新,不断提升创新思维;在校友有“化”说活动中,陈晓东校友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学习科研经历,向大家分享如何运用设计思维提升学术写作质量;他还参观调研了清源创新实验室,与实验室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指导意见……

以 “柔性” 创造无限可能

作为 “软材料电子学” 的全球领军者,陈晓东教授倡导“柔中蕴含刚”理念,开创性地将软材料与电子学相结合,实现了柔性科技的多领域突破:受蜘蛛丝启发研发水响应柔性电极,可包裹器官实现神经修复与创伤恢复;通过柔性电极实现捕蝇草双向电信号传输,为农业病害监测提供新范式;首创“乐高”式双相纳米分散界面,作为通用连接器,让可拉伸设备的模块组装如乐高积木般简单快速,为柔性电子器件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陈教授的科研从不局限于论文,更聚焦 “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通过跨学科创新,他致力于从实验室到生活的 “硬科技” 落地。

他与跨国消费品公司宝洁、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合作开发的HapSense,是新加坡首个可准确量化皮肤纹理的可穿戴传感器。该设备形似戒指戴于指尖,通过智能手表模块实时捕捉皮肤摩擦与压力数据,让消费者在家即可客观评估护肤品效果,终结 “凭感觉选产品” 的时代;他还发明了一种电子“鼻子”,即通过模拟哺乳动物嗅觉系统,结合 AI 算法打造的肉类新鲜度检测仪。通过条形码变色反应与手机 APP 分析,对鸡肉、鱼肉、牛肉的新鲜度预测准确率达98.5%,目前正与农业企业合作拓展至更多易腐食品。

从柔性电子到植物通信,从皮肤检测到食品保鲜,陈教授用 “柔性科技” 书写着跨学科创新的无限可能。

荣誉加身 初心不改

陈晓东教授的学术成就享誉全球。他在此前已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利奥波第那科学院)、新加坡国家科学院、新加坡工程院及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等多家顶尖机构院士,并身兼国际著名纳米科技期刊《ACS Nano》主编,同时担任《Advanced Materials》《Matter》等20余本国际期刊顾问编委。

陈晓东教授的科研成就获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他所收获的奖项包括但不限于:新加坡总统科学奖,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研究奖,洪堡基金会贝塞尔研究奖,Dan Maydan纳米科学奖和Kabiller青年研究奖,他还曾两度摘得 “Falling Walls 年度突破奖”。

面对此次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的荣誉,陈晓东教授表示:“我为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感到自豪和荣幸。这个荣誉不仅仅是我的,它也属于我的研究团队。这种认可激励我不断探索新的想法,并将发现转化为现实世界中的有影响力的解决方案,造福人类。

英国皇家学会简介

英国皇家学会,又称“英国皇家科学院”,成立于 1660年,不仅是英国最高学术机构,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且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见证了科学发展的多个关键历程。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的评选旨在表彰当选者作为各自领域的领导者对科学研究作出的宝贵贡献。英国皇家学会现有1800余名院士,包含8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牛顿、法拉第、达尔文、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狄拉克等著名科学家均是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图片

陈晓东校友以突破学科壁垒

勇闯无人之境的科研魄力

为福大青年学子树立了标杆

期待新一代福大人

循着这条榜样之路

弘扬福州大学“三种精神”

以更蓬勃的锐气

不懈奋斗 勇攀科学高峰

做顶天立地的科研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福州大学官方微信团队编辑:曾子馨来源:中国科学报 福州大学校友会福州大学新闻网 NTU小助手

责编:李录杰

审核:包玉兰